如果这样一来终止协议了,华为连ADS7和鸿蒙OS9都不给你用了,是打算在8年后再掏出曾经2025年的车机系统吗?
所以难免会有这样一种声音,说当供应商成为用户认知主体,车企就会一步步沦为代工厂,技术依赖回导致其逐渐失去对产品的掌控力——今天开放智驾和座舱,明天就会是具体参数,后天连调校的档案都一并给予了。
是的,站着说话不腰疼,谁都知道全栈自研是最优解,但还是那个问题:找华为做供应商,不是大家偷懒了不想全栈自研,而是实在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全栈自研。
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点是,没有一个车企能做到一台车100%的全栈自研,早在2007年原科技部部长万钢就说了,“千万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抱在我们自己的手里,谁也不能动。”
所以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坚持“大部分栈自研”的车企们目前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绩:
零跑,全域自研,覆盖了整车架构、电池系统、电驱系统等核心技术,让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卖10万,2024年交付量达到29.37万辆,同比增长103.8%。
蔚来,自研5nm车规级智驾芯片“神玑NX9031”,构建“芯片+操作系统(SkyOS)+算法(NWM世界模型)”全栈闭环,划重点,还没盈利。
理想,自研增程电动系统、MindVLA自动驾驶架构(端到端+VLM模型)及MindGPT座舱大模型,开源操作系统“理想星环OS”,推动行业协作;2024年营收超1400亿元。
不难发现,全栈自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等额销量下的更高利润回报,也就是零跑的朱总所说的,“70%的自研率也意味着,1万元的产品,如果外购有10%毛利空间差价的话,我们就比别人多7000元的成本竞争力。”
但是,车企的角度和市场、消费者、用户的角度是不同的,它们所坚持的全栈自研,在终端的表现都是:“实现Lx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”、“AI大模型配合云端处理增强语音助手信息处理反馈效率和能力”、“在车内实现更多维度的功能和生活场景联动”等等。
说难听一点,对大部分的人而言,也就是“小艺小艺”和“你好糯米”的区别,也就是“拨两下怀挡开启智驾”和“按下方向盘按键开启智驾”的区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