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闹的汽车圈从不缺话题,但2025年全球车市也变得越来越魔幻。近日,梅赛德斯-奔驰设计高管吐槽宝马与奥迪的设计。这种BBA之间的公开指责在传统汽车行业极为罕见,折射出电动化转型过程中设计理念分歧与集体焦虑。
在多元审美与多能源技术路线并存的时代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。前不久,中国品牌吉利银河推出的电混轿车星耀6,回归设计本质和用户价值需求,以其独特的“涟漪美学”设计语言,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路径。
汽车设计的迷惘时代,多元需求与同质化矛盾正在加剧。随着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3%,纯电、混动、甲醇多能源技术路线并存,加上消费者对汽车的审美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,汽车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:如何同时满足不同能源形式的技术要求?如何应对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审美偏好?
万变不离其宗,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和复杂,回归本质,找到底层逻辑就有了方向,银河星耀6化繁为简,从中国成熟的造物学精髓“工必有意,形必有因”中吸取灵感,回归本质,找到底层逻辑,让“形式追随于功能”的金科玉律在星耀6上得到彻底贯彻。
仅以格栅为例,银河星耀6从进气量的功能需求出发,重新定义格栅。作为星耀6是银河家族首款搭载“多能源形式”的新能源车型,银河星耀6要兼顾油、电等多种能量灵活组合。根据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、吉利设计全球负责人陈政表示,如果说燃油车格栅进气量为1,纯电的进气量只有零点几,混动需要0.8,而甲醇则需要1.5。为了满足多能源的进气功能需求,星耀6采用大面积的格栅设计,用29注“飞瀑”和49道“飞橼”,既带来大气精致的高级感,更满足多能源技术的进气需求,实现美学与功能的有机融合。
除了格栅,从车灯、轮毂等其他外观设计元素,到内饰座舱和车色,星耀6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意义,没有一处冗余和一丝一毫的违和感,让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。
形式服从功能,那么功能如何定义?诚如陈政在谈及星耀6时所言:“很多功能来自于用户的需求”。当前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正在从“能用”向“好用”、从审美和功能价值向情绪价值跃迁。
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《2025汽车八大人群新能源车用车行为洞察报告》显示,用户需求正在从功能导向向场景导向转变,而根据Future Marketing发布的《情绪消费崛起:2025年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》显示,2013年以来,我国情绪消费持续增长,从文创、盲盒等产业兴起,到《黑神话:悟空》、《哪吒2》的爆火,情绪价值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